作者: 王富剛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7-21 09:18
盛夏時節,單縣東城街道代廟村的16座大棚內,成串的西紅柿在綠葉間若隱若現,紅色、青色、黃色等10余種形態各異的西紅柿爭相成長。通過考察學習,該村探索出一條以生態種植、全年采摘為核心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,讓“扶貧大棚”變身“致富金棚”。
為破解傳統種植收益低的難題,2022年,單縣東城街道代廟村成立慶偉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,村黨支部書記陳國棟多次帶隊到山東壽光蔬菜基地考察學習。
“經過多次考察,我們發現西紅柿產量高、收入可觀,再加上單縣本身是西紅柿之鄉,于是決定利用村內的大棚,采用傳統方法種植西紅柿。”陳國棟說,“我們堅持以生態種植、全年采摘為核心,引入‘口感型西紅柿’種植理念,走出了一條現代種植業加文旅的發展道路。”
經過多次摸索,代廟村精選出“草莓西紅柿”“小青甜西紅柿”“老味沙瓤西紅柿”“香瓜”等10余種酸甜各異的新品種,填補了本地高品質鮮食西紅柿的市場空白,同時滿足了群眾的不同需求。
“我們經常來采摘,這里的西紅柿口感各異,能吃出小時候的味道。”前來采摘的王女士捧著剛采摘的果實笑得合不攏嘴。大棚負責人李慶軍介紹:“我們堅持用傳統方法種現代菜,種植的西紅柿施用棉餅、豆餅、花生餅與芝麻餅混合發酵的有機底肥,配合雄蜂自然授粉技術,實現全程零農藥管理。成熟后的西紅柿維生素含量較高,口感好,很受市民歡迎。每斤采摘價6至13元,雖高出市場價,仍供不應求。”
為滿足客戶需求,代廟村西紅柿采用棚內+棚外循環種植模式,讓“四季采摘”成為可能。目前,16個大棚年產量達60萬公斤,帶動50余名村民就業,年發放工人工資50余萬元。
通訊員 韓金鈺 記者 王富剛